实验一 食用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测试:食用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电子台秤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
B、用电子台秤称取氢氧化钠。
C、用量筒量取食用醋。
D、以上做法都正确。
2、关于滴定管读数,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挂在滴定管架上读数。
B、用五根手指稳固抓牢滴定管进行读数。
C、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D、手指抓在液面下方进行读数。
3、使用带有蓝色背景线的滴定管读数应读取:
A、蓝色背景线相交处刻度。
B、下液面处刻度。
C、上液面处刻度。
D、凹液面相切处刻度。
4、关于移液管的使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洗涤移液管后需要用滤纸擦拭移液管外壁。
B、洗涤和润洗过程中,只允许溶液从移液管尖那端放出。
C、第一次润洗取液,不允许溶液回流。
D、移取所需溶液后将其放出,移液管保持竖直即可。
5、已经标定好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保存过程中吸收了二氧化碳,用此溶液测定食用醋中的醋酸含量,则:
A、测定结果偏高。
B、测定结果偏低。
C、测定结果准确。
D、无法预测测定结果。
6、不能够准确移取溶液的量器是:
A、滴定管
B、移液管
C、量筒
D、吸量管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可以长期放置而不变质。
B、可以用直接法或间接法配制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C、只能用间接法配制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D、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8、可以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为:
A、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
B、已标定浓度的盐酸。
C、基准草酸。
D、以上皆可。
9、引起滴定管读数偏大的原因:
A、读数时手拿液面上方。
B、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C、读数时视线高于液面。
D、读数时视线低于液面。
10、能够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玻璃仪器为:
A、容量瓶
B、试剂瓶
C、锥形瓶
D、烧杯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可长期保存。
B、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放置在玻璃塞试剂瓶中。
C、称量氢氧化钠只需要用电子台秤。
D、称量氢氧化钠需要使用分析天平。
12、用氢氧化钠溶液标定醋酸(pKa=4.74),可选用的指示剂有:
A、中性红(pKHIn=7.4)
B、甲酚红(pKHIn=8.0)
C、酚酞(pKHIn=9.1)
D、百里酚酞(pKHIn=10.0)
13、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使用前应先检漏,自来水需加至标线附近。
B、配制溶液过程中,加水至三分之二时,需要进行初步混匀。
C、接近标线(1~2厘米处),停止加水,静待1~2分钟,用滴管逐滴加水,至弯月面最低点恰好与标线相切。
D、最终混匀时,一手食指压住瓶塞,一手大、中、食指三个指头托住瓶底,倒转容量瓶,反复十多次。
14、标定氢氧化钠可选用的基准物质有:
A、邻苯二甲酸氢钾(pKa=5.54)
B、苯甲酸(pKa=4.21)
C、硼酸(pKa=9.24)
D、草酸(pKa1=1.23,pKa2=4.19)
15、下列滴定操作错误的是:
A、滴定开始时速度可快。
B、滴定开始时,溶液以成线的速度滴加。
C、左手拿锥形瓶,右手控制滴定管。
D、滴定终点前不能摇动锥形瓶。
16、按照实验原理,本次实验测定的不仅仅是醋酸的含量。
17、本次实验可选用甲基橙作为滴定指示剂。
18、本次实验的滴定终点颜色为鲜红色。
19、称量过程中,盛放邻苯二甲酸氢钾的锥形瓶无需进行干燥。
20、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需要做三次,每次溶解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去离子水体积必须相同。
实验二 碱灰中各组分与总碱度的测定
测试:碱灰中各组分与总碱度的测定
1、本次实验采用无水碳酸钠而不是硼砂作为基准物质的原因:
A、选用与被测物具有相同组分的物质作为基准物,可以减少系统误差。
B、无水碳酸铵易纯制、价格便宜。
C、硼砂摩尔质量较大,直接称取单份基准物质标定时,称量误差较大。
D、硼砂无吸水性,易失去结晶水。
2、为什么采用递减法称量无水碳酸钠?
A、减少无水碳酸钠吸潮的几率。
B、递减法称量更精确。
C、递减法称量可以减少系统误差。
D、防止无水碳酸钠在空气中风化。
3、浓酸中加水不会产生的后果是:
A、溶液渗透
B、溶液过热
C、溶液暴沸
D、溶液飞溅
4、盐酸不小心弄到身上,应该:
A、先用抹布擦干,然后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最后大量水冲洗。
B、用稀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然后大量水冲洗。
C、先用抹布擦干,然后大量水冲洗。
D、先用稀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然后大量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最后大量水冲洗。
5、用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临近终点时应剧烈振摇溶液,原因是:
A、防止形成二氧化碳过饱和溶液而使终点提前到达。
B、防止盐酸溶液浓度局部过浓。
C、防止碳酸氢钠快速转化成碳酸。
D、防止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
6、盐酸测定碱灰各组分的含量,有( )个化学计量点,采用( )指示剂法进行滴定。
A、两,双
B、一,单
C、一,双
D、两,单
7、盐酸测定碱灰各组分的含量,第一滴定终点的滴定速度过快,摇动不均匀,不会导致:
A、第一测量组分含量偏低
B、盐酸溶液浓度局部过浓
C、碳酸氢钠快速转化为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
D、第二测量组分含量偏低
8、接近第二滴定终点时,未充分摇匀,则:
A、测量结果偏低
B、滴定终点延迟到达
C、测量结果偏高
D、测量结果不变
9、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的第一化学计量点变色不明显,原因:
A、碳酸的Ka1/Ka2<100000
B、碳酸的Ka1/Ka2>100000
C、第一化学计量点pH约为8.32
D、第二化学计量点pH约为3.89
10、盐酸测定碱灰各组分的含量,第一滴定终点为( )色,第二滴定终点为( )色。
A、无,橙
B、粉,橙
C、粉,黄
D、无,黄
11、关于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用浓盐酸稀释配制盐酸标准溶液
B、往浓盐酸中加水稀释
C、采用间接法配制盐酸标准溶液
D、采用直接法配制盐酸标准溶液
12、关于指示剂的使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采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B、盐酸溶液滴定碱灰溶液的过程中,先使用酚酞指示剂,再使用甲基橙指示剂。
C、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采用酚酞为指示剂。
D、盐酸溶液滴定碱灰溶液的过程中,先使用甲基橙指示剂,再使用酚酞指示剂。
13、关于基准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标定盐酸溶液可用无水碳酸钠做基准物质。
B、标定盐酸溶液可用硼砂做基准物质。
C、标定盐酸溶液可用硫酸钠做基准物质。
D、标定盐酸溶液可用氢氧化钠做基准物质。
14、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配制碱灰试样溶液时,烧杯冲洗液需全部倒入容量瓶中。
B、第一滴定终点的滴定速度不能过快,且震荡要匀速。
C、临近第二滴定终点时,要充分摇匀。
D、称量碱灰试样时,可以按照基准无水碳酸钠的称样方式每份单独称取一定质量进行测定。
15、关于酚酞滴定体积V1和甲基橙滴定体积V2,说法正确的是:
A、V1>V2,试样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B、V1<V2,试样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C、V1=0,试样组分为氢氧化钠
D、V2=0,试样组分为碳酸氢钠
16、稀释浓盐酸时,往浓盐酸中加水。
17、配制0.1M盐酸标准溶液时,需精确量取浓盐酸体积。
18、用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采用甲基橙做指示剂。
19、用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临近终点时应剧烈振摇溶液。
20、用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颜色从黄色变为橙色即为滴定终点。
实验三 EDTA的配制与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测试:EDTA的配制与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1、EDTA标定的滴定终点:
A、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
B、酒红色变为为红色即为终点。
C、纯蓝色变为酒红色即为终点。
D、微红色变为酒红色即为终点。
2、铬黑T和EDTA与钙镁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最稳定的是:
A、EDTA与钙离子的配合物
B、EDTA与镁离子的配合物
C、铬黑T与镁离子的配合物
D、铬黑T与钙离子的配合物
3、下列关于配合物颜色说法错误的是:
A、钙离子和铬黑T的配合物是无色的。
B、钙离子和EDTA的配合物是无色的。
C、镁离子和铬黑T的配合物是酒红色的。
D、镁离子和EDTA的配合物是无色的。
4、下列关于滴定温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样在滴定前最好要加热。
B、滴定时的温度最好控制在20~30摄氏度。
C、温度过低,反应速度偏慢,易造成滴定过量。
D、温度过高,水样中的某些物质会发生变化,缓冲液也极易挥发。
5、下列关于指示剂对EDTA滴定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铬黑T固体试剂和液体试剂均可存放较长时间。
B、指示剂的用量要适度。
C、用量过多,颜色过深。
D、用量少,显色过浅。
6、下列关于滴定时间和滴定速度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每次滴定时间应长于10分钟。
B、滴定时间过长,铬黑T被氧化,终点不清晰。
C、滴定速度过快,反应不充分,造成滴定过量。
D、临近终点时,应放慢速度,2~3秒滴一滴或半滴,并振摇锥形瓶,使之充分反应。
7、关于铬黑T说法错误的是:
A、铬黑T是棕黑色粉末,不溶于水。
B、铬黑T与铁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高于EDTA与铁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
C、pH小于6.3,显红色。
D、pH大于11.6,显橙色。
8、关于铬黑T说法错误的是:
A、铬黑T常用作测定铁离子、氯离子、铜离子等的指示剂。
B、铬黑T与二价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都是红色或是酒红色的。
C、铬黑T只有在pH7~11范围内使用,指示剂才有明显的颜色变化。
D、铬黑T常用作测定镁离子、锌离子、铅离子等的指示剂。
9、关于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水样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
B、水样中如含有铁离子、铜离子等于铬黑T形成稳定配合物的金属离子,则终点变化不明显。
C、水样中如含有较多有机物、胶状物或悬浮物,颜色较深,会导致终点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
D、水样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终点会提前并出现返红现象,导致终点判断失误。
10、用EDTA能否直接测定钙离子含量?
A、在一定条件下,能
B、一定能
C、不能
D、不确定
11、下列关于EDTA的说法正确的是:
A、pH>1,主要以H6Y(2+)存在。
B、pH=2.67~6.16,主要以H2Y(2-)存在。
C、pH>10.26,主要以Y(4-)存在。
D、EDTA在水中有七种存在形式。
12、下列关于金属指示剂说法正确的是:
A、二甲酚橙可以与锌离子配位。
B、K-B试剂可以与镁离子、锌离子、锰离子配位。
C、EDTA与大多数金属离子以1:1配位。
D、铬黑T和金属离子通常以1:2配位。
13、下列关于EDTA与金属络合的说法正确的是:
A、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相当稳定。
B、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多数可溶于水。
C、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金属离子的颜色。
D、EDTA与绝大多数金属离子能形成五环结构的螯合物。
14、关于水样pH值对EDTA滴定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pH值是EDTA滴定分析中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
B、pH值会影响金属离子与EDTA生成螯合物的稳定性。
C、pH值低,EDTA与钙镁离子生成螯合物的稳定性变差。
D、pH值高,镁离子会形成氢氧化镁沉淀,钙离子会形成碳酸钙沉淀,均无法与EDTA发生配位反应。
15、关于缓冲溶液对EDTA滴定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EDTA与金属离子反应不断释放出氢离子,加入缓冲溶液可以使反应保持适当的pH条件。
B、铬黑T指示剂显色变化最适宜的pH值为9~10.5,加入缓冲溶液保证滴定反应的颜色指示顺利进行。
C、氨-氯化铵缓冲液中氨极易挥发,因此缓冲液需现配现用。
D、滴定多个样品时,要逐个加入缓冲溶液,并立即滴定。
16、水的总硬度单位1度相当于每升水中含10mg氧化钙。
17、EDTA既是乙二胺四乙酸的简称,也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简称。
18、络合滴定可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19、铬黑T和二甲酚橙是金属指示剂。
20、铬黑T溶液是绿色的。
实验四 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测试: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1、铬黑T和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颜色一般为:
A、红色
B、蓝色
C、绿色
D、橙色
2、实验中,铬黑T的最适宜的酸度:
A、9~10.5
B、8~9.5
C、8.5~10
D、9.5~11
3、当pH<6.3时,铬黑T为:
A、红色
B、蓝色
C、橙色
D、绿色
4、当pH>11.6时,铬黑T为:
A、橙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5、在pH=7~11范围内,铬黑T为: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橙色
6、钙指示剂最适宜的酸度:
A、10~13
B、7~10
C、8~11
D、9~12
7、在pH=10~13范围内,钙指示剂为: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橙色
8、钙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络合物的颜色一般为:
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橙色
9、加入三乙醇胺的作用:
A、掩蔽铁离子等干扰离子。
B、掩蔽铜离子等干扰离子。
C、掩蔽铅离子等干扰离子。
D、掩蔽锌离子等干扰离子。
10、配制蛋壳试液的步骤为:
A、准确称取蛋壳粉,加入盐酸,加热溶解,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B、准确称取蛋壳粉,加入盐酸,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C、准确称取蛋壳粉,加入水,加热溶解,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D、准确称取蛋壳粉,加入水,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实验五 高盐废水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测试:高盐废水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1、稀释试液的目的是
A、为了更好地观察滴定终点
B、为了使溶液颜色变浅
C、为了减少沉淀对被测离子的吸附
D、为了降低被测物的浓度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基准物质需烘干后使用
B、莫尔法测氯含量的指示剂为重铬酸钾
C、硝酸银溶液应储存于棕色瓶中
D、莫尔法测氯含量的滴定剂为硝酸银溶液
3、如果有铵盐存在,溶液pH应为
A、5.0
B、6.0
C、7.0
D、8.0
4、铬酸钾的浓度应为:
A、0.001 mol/L
B、0.005 mol/L
C、0.01 mol/L
D、0.05 mol/L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铬酸银溶解度比氯化银小
B、铬酸银溶度积常数比氯化银小
C、氯化银为白色
D、铬酸银为砖红色
6、关于溶液pH值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有铵盐,溶液不能为碱性,因为会生成银氨沉淀
B、溶液不能为酸性,因为铬酸根离子与氢离子会生成铬酸氢根离子
C、溶液不能为强碱性,因为银离子会生成氧化银沉淀
D、如果有铵盐,溶液不能为碱性,因为沉淀会被银氨溶液溶解
7、不能与银离子生成难溶性化合物的阴离子为:
A、磷酸根离子
B、硫离子
C、氟离子
D、氯离子
8、以下不是有色离子的是:
A、镁离子
B、铜离子
C、镍离子
D、钴离子
9、不能与铬酸根离子形成沉淀的阳离子是:
A、钠离子
B、钡离子
C、银离子
D、铅离子
10、滴定过程需不断摇动的原因:
A、使反应更充分
B、加快沉淀反应速度
C、防止硝酸银局部浓度过高
D、防止氯化银沉淀吸附氯离子
11、以下属于银量法的是:
A、莫尔法
B、福尔阿德法
C、法扬斯法
D、阿尔曼法
12、以下关于莫尔法测定氯含量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条件下,铬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铬酸氢根离子,滴定终点滞后
B、强碱条件下,银离子会形成氧化银沉淀,滴定终点滞后
C、莫尔法滴定要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
D、如果有铵盐存在,溶液pH应控制在6.5~10.5
13、以下关于铬酸钾浓度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理论计算,化学计量点时铬酸根离子浓度为0.011mol/L
B、实际铬酸钾用量比理论用量要少,一般为0.005mol/L为宜
C、铬酸钾浓度高了,颜色较深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
D、实际铬酸钾用量比理论用量要多,一般为0.05mol/L为宜
14、以下哪些离子会干扰滴定:
A、碳酸根离子
B、铜离子
C、钡离子
D、锡离子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完毕后,滴定管需要认真清洗
B、滴定终点为有不消失的砖红色沉淀
C、滴定过程中需要不断摇动
D、使用硝酸银溶液时,不需要刻意避光
16、硝酸银试剂往往含有水分、金属银、氧化银等杂质,因此配制的硝酸银溶液在使用前必须标定。
17、沉淀滴定中,为了减少沉淀对被测离子的吸附,一般滴定的体积以大些为好,因此需要加水稀释试液。
18、硝酸银有腐蚀性,应注意不要和皮肤接触。
19、铬酸钾指示剂的用量对滴定终点判断没有影响。
20、滴定应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进行。
实验六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测试: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高锰酸钾溶液为什么要放置一段时间?
A、使二氧化锰加速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充分进行。
B、使高锰酸钾分解产物二氧化锰沉淀下来。
C、使蒸馏水中的少量还原性物质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
D、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能加速其分解。
2、滴定进行一段时间后,高锰酸钾与草酸钠反应加速的原因:
A、温度降低
B、滴定速度加快
C、草酸钠浓度减少
D、反应生成的二价锰离子会催化反应使反应加速
3、滴定过程中,溶液中出现棕色浑浊的原因不可能是:
A、温度太低
B、酸度不够,高锰酸钾分解
C、滴定速度过快,局部高锰酸钾过浓而分解
D、以上都不是
4、关于高锰酸钾滴定终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终点较不稳定
B、终点时溶液为浅粉色
C、终点粉色会逐渐消失
D、溶液到达滴定终点后一直呈现浅粉色
5、关于酸式滴定管中高锰酸钾溶液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凹液面相切读数
B、凸液面相切读数
C、从液面最高边上读数
D、以上都不正确
6、滴定过程中如果出现棕色浑浊,则应:
A、加入硫酸,使棕色浑浊消失。
B、用力搅拌溶液,使棕色浑浊消失。
C、继续加热溶液,使棕色浑浊消失。
D、以上都不对
7、草酸钠可以用作基准物质的原因:
A、不易吸湿
B、性质稳定
C、易纯制
D、以上都是
8、能使高猛酸钾分解的原因是:
A、光
B、热
C、酸
D、以上都是
9、高锰酸钾标定实验的指示剂是:
A、锰酸根离子
B、二价锰离子
C、四价锰离子
D、高锰酸根离子
10、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条件下,高锰酸钾与草酸钠反应速度缓慢。
B、高锰酸钾与草酸钠的反应温度宜为80℃。
C、温度超过90℃,草酸会分解。
D、加热有利于提高高锰酸钾和草酸钠的反应速度。
11、关于滴定速度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滴定时,速度要慢,要等高锰酸钾褪色后再滴第二滴。
B、高锰酸钾褪色速度变快后,可以加快滴定速度。
C、临近终点,应慢滴。
D、滴定过程中都应该保持慢滴。
12、关于高锰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少量有机物能使高锰酸钾还原。
B、光、热等能促进高锰酸钾自身分解。
C、高锰酸钾是强还原剂。
D、高锰酸钾不能用作指示剂指示终点。
13、下列属于标定高锰酸钾的基准物质的是:
A、氧化砷
B、草酸
C、草酸钠
D、纯铁丝
14、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会被水中少量的有机物质还原。
15、高锰酸钾易分解,生成二氧化锰。
16、标定高锰酸钾浓度的实验中,指示剂是其本身。
17、室温下,高锰酸钾与草酸钠的反应速度适中。
18、温度超过90℃,草酸分解为碳酸和一氧化碳。
实验七 间接碘量法测铜
测试:间接碘量法测铜
1、配制硫代硫酸钠溶液时为何加入碳酸钠?
A、调节溶液酸度。
B、防止硫代硫酸钠分解。
C、代替硫代硫酸钠与微生物反应。
D、代替硫代硫酸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下列关于标定硫代硫酸钠和间接碘量法测铜的滴定终点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为亮绿色溶液,后者为米色溶液。
B、前者为亮绿色溶液,后者为米色悬浮液。
C、前者为亮绿色悬浮液,后者为米色溶液。
D、前者为亮绿色悬浮液,后者为米色悬浮液。
3、标定硫代硫酸钠时,溶液到达滴定终点后又迅速变蓝的原因:
A、淀粉被空气氧化。
B、碘离子被空气氧化。
C、碘单质未反应完全。
D、滴定前,重铬酸钾与碘化钾未反应完全。
4、滴定过程中为什么不能剧烈摇动溶液?
A、碘单质会挥发。
B、会增大CuI的溶解度。
C、会使碘离子更易接触空气中的氧气而被氧化。
D、以上答案都不是。
5、为什么不能同时将三份重铬酸钾与碘化钾的混合溶液置于暗处反应再滴定?
A、第一份滴定的溶液很可能反应不完全。
B、每组溶液反应时间不一致,会造成较大的相对平均偏差。
C、相较于第一份滴定的溶液,最后一份滴定的溶液反应更完全。
D、以上都不是。
6、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滴定过程中剧烈摇动溶液。
B、将重铬酸钾加热溶解后,未等冷却就加入碘化钾进行反应。
C、称好三份重铬酸钾加水溶解后,反应一份溶液,滴定一份溶液。
D、滴定到达终点后,一段时间后溶液又变蓝,继续滴定并读取最终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体积。
7、间接碘量法测铜实验中KI溶液的功能?
A、还原剂
B、沉淀剂
C、配位剂
D、以上都是
8、间接碘量法测铜实验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KI溶液?
A、为了使反应更完全。
B、为了使铜离子全部沉淀。
C、为了使淀粉不与碘单质结合。
D、为了使碘单质转化为较稳定的三碘离子。
9、间接碘量法测铜的实验应在什么溶液中进行?
A、中性溶液。
B、碱性溶液。
C、弱酸性溶液。
D、强酸性溶液。
10、本次实验中所使用的指示剂为:
A、KI
B、CuI
C、KSCN
D、淀粉
11、硫代硫酸钠溶液会与以下哪些物质发生作用:
A、微生物
B、空气中的氧气
C、溶解二氧化碳
D、水中还原性物质
12、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过程中加入水稀释的作用:
A、降低浓度,加快反应速率。
B、使溶液酸度降低,防止铜离子水解。
C、使溶液酸度降低,防止碘离子被空气氧化。
D、使三价铬离子浓度降低,溶液颜色变浅,终点容易观察。
13、为什么淀粉要临近终点时加入:
A、过早加入淀粉,滴定终点不好观察。
B、过早加入淀粉,淀粉会与硫代硫酸钠结合。
C、过早加入淀粉,溶液pH值发生变化,不利于反应进行。
D、过早加入淀粉,大量碘单质与淀粉结合,无法与硫代硫酸钠反应。
14、间接碘量法测铜为什么要加入KSCN?
A、为了释放被CuI吸附的碘单质。
B、CuSCN吸附碘单质的倾向小于CuI。
C、加入KSCN会增加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
D、加入KSCN后生成的碘离子使得用较少的KI就能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
15、间接碘量法测铜实验中,关于酸度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条件下,铜离子会水解。
B、碱性条件下,碘单质会发生歧化反应。
C、强酸条件下,硫代硫酸根离子会分解。
D、强酸条件下,碘离子易被空气氧化为碘单质。
16、五水硫代硫酸钠晶体容易风化和降解。
17、硫代硫酸钠溶液见光会分解。
18、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需要加入精确体积的KI溶液。
19、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时,滴定终点为黄绿色溶液。
20、间接碘量法测铜的滴定终点为浅黄色浑浊液。
实验八 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测试: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铬废液需要回收,剩余的碘溶液需要回收。
B、含铬废液需要回收,剩余的碘溶液需要倒入废液桶。
C、含铬废液需要倒入废液桶,剩余的碘溶液需要回收。
D、含铬废液需要倒入废液桶,剩余的碘溶液需要倒入废液桶。
2、下列物质无毒的是:
A、碘化钾
B、碘单质
C、重铬酸钾
D、上述均有毒
3、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实验中,溶液滴定至浅黄绿色,此时显色的是
A、三价铬离子和少量碘单质
B、三价铬离子和大量碘单质
C、重铬酸根离子和大量碘单质
D、重铬酸根离子和少量碘单质
4、重铬酸钾和碘化钾反应前后主要显色的是:
A、碘离子,足量碘单质
B、碘离子,少量碘单质
C、重铬酸根离子,少量碘单质
D、重铬酸根离子,足量碘单质
5、重铬酸钾与碘化钾反应需置于暗处反应5~6min的原因不是:
A、时间过长,碘会挥发。
B、少于5min,反应不完全。
C、光会加速硫代硫酸钠分解。
D、光会催化碘离子氧化,需避光。
6、为什么不能过早加入淀粉?
A、络合物会吸附部分碘。
B、终点会提前且不明显。
C、淀粉与碘会形成络合物。
D、以上全是。
7、为什么硫代硫酸钠标定碘溶液时溶液酸度不宜过高?
A、碘单质发生歧化反应。
B、碘单质无法还原为碘离子。
C、不利于氧化剂与碘离子的反应。
D、空气中氧氧化碘离子的速率越大。
8、对于硫代硫酸钠标定碘溶液,以下哪个不是反应温度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
A、加快反应速度。
B、增大碘的挥发损失。
C、加速硫代硫酸钠的分解。
D、降低淀粉指示剂的灵敏度。
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碘单质是较弱的氧化剂,碘离子是中等强度的还原剂。
B、直接碘量法是用碘滴定液直接滴定还原性物质的方法。
C、碘量法是利用的碘单质的氧化性和碘离子的还原性为基础的一种氧化还原方法。
D、间接碘量法是利用碘离子的还原性,使其与氧化性物质反应,定量地析出碘单质,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碘单质,从而间接测定氧化性物质的方法。
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间接碘量法在弱酸性溶液中进行。
B、间接碘量法在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C、直接碘量法只能在弱酸性溶液中进行。
D、直接碘量法在弱酸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11、防止碘挥发的措施有:
A、反应容器用碘量瓶。
B、滴定时不可剧烈振摇。
C、反应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D、配制碘标准溶液时,应将碘溶解在KI溶液中。
12、防止碘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氧化的措施有:
A、溶液酸度不宜过高。
B、滴定时应避免长时间光照。
C、碘离子与氧化性物质反应的时间不宜过长。
D、用硫代硫酸钠滴定碘单质的速度可适当加快。
13、实验结束后,含铬废液需要回收。
14、实验结束后,剩余碘溶液需要倒入废液桶。
15、碘无毒、无腐蚀性。
16、沾到少许碘液,可用稀硫代硫酸钠溶液清洗。